今天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感觉深入我心,我有一个微信头像就是西维尔医生的照片,老电脑的硬盘里还有《成长的烦恼》全集收藏,emm不能多说了,说多暴露年纪,但还是忍不住转载分享给同龄人的你们~

转载:文 | 路西法尔

「Show me that smile again,

Don’t waste another minute on your crying……」

不知今天还有多少观众能忆起整首歌的旋律。1990年,这首《As Long As We Got Each Other》随着美国情景喜剧《成长的烦恼》的热播红遍大江南北,调皮鬼麦克、优等生卡萝尔、人小鬼大的本、西维尔夫妇……这可爱的一家人成为了一代中国观众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。

大多数中国观众第一次接触这种叫作「情景喜剧」的类型片,不时传来的「罐头笑声」令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坐立不安,时不时怀疑人生:「我是谁?我在看什么?应不应该跟着发笑?」

其实并不只是普通观众才会受到「文化冲击」,连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的翻译也不熟悉美国人的笑点。译制版里的「cool」一律被翻译成了「冷静」,麦克向铁哥们儿吹嘘:「我爸爸可不是一般的爸爸,他很冷静!」这就比「罐头笑声」更让人莫名了。

尽管笑点半懂不懂,但这部剧里展示的美式中产生活对中国观众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。西维尔家住在纽约长岛上,父亲杰森是心理医生,母亲麦姬是记者,都属于精英阶层。事业有成、夫妇恩爱、子女双全……西维尔一家完美契合了九十年代初中国人对于「幸福生活」的想象。

也许中国观众会惊讶,这部当年让亿万中国人如醉如痴的剧集在IMDb上仅有6.6分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观众认为这部电视剧缺乏原创性:八十年代中期,NBC已经制作的《考斯比一家》《亲情纽带》两部重磅作品,在情景喜剧领域占得先机,不甘落后的ABC匆匆推出了《成长的烦恼》与之抗衡。

对比一下《成长的烦恼》与《亲情纽带》的海报,就能发现两部剧的相似之处:同样都是五口之家,还都有一个帅气叛逆的大儿子和一个女强人母亲。不同的是,《亲情纽带》中的长子亚力克斯是一个动不动就把「里根经济学」挂在嘴边,梦想成为百万富翁的共和党拥趸;二女儿马洛里则对政治漠不关心,是一个头脑空空的「拜金女」。

后者在中国寂寂无名,很可能是因为它讨论的话题对中国观众来说太过陌生:《亲情纽带》的主要笑料就是「年轻的保守主义者」与曾经激进的父母之间的文化碰撞。而《成长的烦恼》展示的则是自由主义者的家庭观。比起满口说教的新保守主义者,美满和谐的纽约中产家庭无疑更有亲和力。

然而西维尔一家最吸引中国观众的莫过于他们的「育儿经」:对三个古灵精怪的儿女,西维尔夫妇从不出言辱骂,更不要说体罚了。即便是经常闯祸的麦克,最常受的惩罚还是扣零花钱、禁止出门、禁止娱乐——相比这些,孩子们更害怕的是失去父母的信任。

麦克无证驾驶被关进警局时,父亲杰森只需一句「你让我失望了」就足已让麦克汗颜无地(虽然麦克并不会痛改前非)。用自由而不是惩罚帮子女树立自尊心,对于笃信「严父出孝子,慈母多败儿」的中国人来说,其震撼程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。

其实即使是在美国,像杰森这样的开明幽默的「慈父」也并不好找,拿捏不好就容易演成爱说教的「唐僧」。开拍前导演组试镜了一百多位演员,最终于相中了来自加拿大的主持人兼演员艾伦·锡克。艾伦不仅风度翩翩,更重要的是他的温厚健谈、以理服人的气质,这比任何演技更具有说服力。后来艾伦果真出了一本叫《怎样培养不会恨你孩子》的书,人们愿意相信在戏里戏外他都是育儿专家。

杰森的「宽松教育」理念在中国观众中引发广泛共鸣,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教育层面的问题,当时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在放松管制。《成长的烦恼》向中国观众展示了一个宽松又有活力的美国,对这部电视剧的热爱实际上就是「美国梦」在中国的延展。如果你由衷地欣赏这部电视剧中所呈现的美式中产阶级生活,的确会像弗朗西斯·福山一样产生「历史已经终结」的幻觉。

然而当观众们的眼光从纽约长岛移开,才会看到一个充满了矛盾,乃至弊病丛生的美国。谁也没有想到,最早戳破这层幻梦的竟是剧集中「麦克」的扮演者——柯克·卡梅隆。

《成长的烦恼》热播时,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莫过于西维尔家的长子「麦克」:年轻帅气、气质叛逆,搞怪的点子层出不穷,顽劣不堪但心地善良,让人又爱又恨。主创也将最精彩的戏份放在了麦克身上,使他成为了剧中最耀眼的角色。但是随着收视率节节攀升,越来越多的媒体批评麦克这个角色对青少年做出不良示范。

这个来自南加州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的男孩陷入了迷茫,戏外他和《亲情纽带》里的那位阿力克斯不谋而合,投身了保守主义者发起的道德净化运动,为南希·里根拍摄过禁毒宣传片。

如果只是参与世俗活动还好,问题是柯克的宗教信仰越来越狂热,仅仅参加保守派的公益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的道德洁癖。第四季时出现了一个讨人喜欢的新角色——朱迪,她是西维尔一家请来照顾婴儿的保姆,并且和麦克建立了情侣关系,二人夏威夷定情的那一幕至今仍被粉丝们津津乐道。

然而第五季一开场,朱迪就莫名其妙地丢下一封信与麦克分手,所有观众都能发觉这个转折异常生硬。原来饰演朱迪的演员为《花花公子》杂志拍摄了泳装封面,令柯克·卡梅隆虔诚的父母大为光火,在他父母的强烈要求下,朱迪不得不从摄制组退出。

随后不久,为剧集立下汗马功劳的执行制片丹·甘泽尔曼也主动请辞,竟是因为柯克向ABC高层打小报告,反映主创给他安排的戏「色情」,其实那只是麦克趴在一个姑娘身上的镜头。

人气角色和主创接二连三地退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剧集的质量,柯克开始要求编剧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修改人物设定,于是观众们发现「坏小子」麦克越来越正经。到了第七季,也就是本剧的最终季,麦克「改邪归正」当上了代课教师,他在代课的学校里发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年——卢克。他把卢克带回家去照料,最终西维尔夫妇将他收为养子。

这个相貌清秀、敏感聪颖的小男孩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莱昂纳多·迪卡普里奥。引入这个角色正是为剧集增加新的搞怪角色。《成长的烦恼》就这样阴差阳错成就了这位巨星的荧幕首秀。

可惜,即使以「小李子」的颜值也没法挽回一路下滑的收视率。166集时,西维尔一家终于搬离长岛老屋,举家迁往华盛顿,麦姬独自返回空荡荡可客厅,拾起全家合照的身影,为这部播映了七年的剧集画下了无比惆怅的句号。

荧幕上幸福的一家人在现实生活中却过得磕磕绊绊:柯克在严厉的宗教中找到了归宿,《成长的烦恼》完结后他推掉了大多数合约,只出演过几部宣扬教义的说教片,耀眼的星途很快止步;饰演二姐卡萝尔的特雷西·戈尔德在拍摄期间患上了严重的厌食症,最终季时已经很少登台;饰演三弟本的杰瑞米·米勒有注意力缺陷,从大学退学,还尝试过一阵厨艺;饰演麦克的铁哥们儿博纳的演员科宁在2010年因抑郁症而自杀……

2016年,饰演老爸的艾伦·锡克在冰球场突然摔倒,因心脏病过世。

《成长的烦恼》的幕后故事会让热爱这部剧的中国观众不胜唏嘘,戏里他们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美国中产阶级图景,戏外则展现了一个更加复杂、更加真实的美国。真实的美国并不不是玫瑰色的,开放与保守观念的碰撞一刻也未停止。

如今再听到那首《As Long As We Got Each Other》就像是摊开已经褪色的旧相簿,对着多年前的自己人们才会恍然大悟:儿时幼稚的憧憬,绝大部分到头来都会落空。

缅怀之余,更需要的是反思。那么当年无数中国人偷偷做过的「美国梦」是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呢?我也并不这样想。历史从未终结,未来混沌不清,我怕终有一天我们需要焚烧曾经指引过自己的路标,来抵御世界的寒冬。